嗨,歡迎你回到好書過濾器,我是Livia:)
你有想要養成的習慣嗎?你想過為什麼我們需要養成好習慣嗎?
終於到了用原子習慣說書的時候!
看了這本書之後,我從一個每天都在耍廢的大學生,變成了每個月可以看三四本書的人。實踐了快一個學期後,即使我有時還是會沒做到我想建立的習慣,但往回看,這本書的法則真的幫助我慢慢的成長了很多。
介紹養成習慣的方法之前,我想先釐清大家對習慣養成可能都會有兩個迷思。
我們對習慣的迷思
迷思一:高估決定性瞬間的重要性
人呢,總是會高估決定性瞬間的重要性。
你是不是覺得,你人生的方向,會取決於每個你在重大時刻做的決策呢?
比如決定要讀哪間大學、決定進入哪個行業、決定要不要跟這個人結婚。我們可能都以為是我們做的這些重大決定,影響了我們的人生會怎麼走。
但其實不是的。事實上,決定我們人生怎麼走的,是你生活中的日常習慣。
現在吃下那包高熱量大薯,今天的體重計也不會有太大的變化,可是如果這樣持續30年,就會讓你得到肥胖和高血壓。
現在這個當下,做出百分之一好,或百分之一差的決定,在當下似乎沒差。
但經過N年或一生的放大,就會決定你成為什麼樣的人。
如果不去意識到習慣影響你有多大,他就會指揮你的生活,最後你會稱之為命運。
—榮格
但你不用擔心自己做了多少糟糕的決定,因為重要的不是你現在多成功或多不成功,而是你的習慣是否把你放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。
迷思二: 花太多時間思考目標,花太少時間設計系統。
我們總是把目標看的很重要,每年都設立一個新年新希望,但最後達成的不多,為什麼?原因就是我們常花太多時間思考目標,花太少時間設計系統。
所以作者建議:
別管目標,專注於系統就好 。
這不是說不能有目標。如果你想學第二外語,你還是可以設立一個想達成的目標,比如說在1年內能用80%的日語跟日本人對話。
但更重要的是,你要好好設計幫助你達到這個目標的系統。
當你專注於系統,而非目標,你就不會在達到短期目標就就放棄。
因為只要你的系統有在運作,你就能得到滿足,而這也才符合長期的進步。
行為改變的三個層次
那開始設計自己的系統之前,你必須先了解行為改變的三個層次 。
你可以把他們想成一個同心圓,最深的第三層次在最內圈。
層次一:改變成果
比如說減肥成功、練好一首曲子等等,通常就是你設立的目標、希望達成的結果。
層次二:改變過程
這一層的重點是改變你的習慣和系統,像是為了減肥而列出的每日飲食安排,或為每天練習建立一個固定時間和獎勵系統。
層次二:改變過程
第三個層次是最深的,改變的是你的身分認同,你想減肥時,可能是希望從一個身形不令自己滿意的人,變成一位有自信、身體健康的人。
為何了解三個層次,對我們的習慣養成如此重要?
我們可能都以為,要改變行為應該由外圈向內圈。
就像我們看到年輕又漂亮的網紅時,可能會多少覺得:「他就是有資本阿,有這樣的臉蛋跟身材,現在才會有那麼多人追蹤。」以為要先有這樣的結果,才能成為這樣的人。
但其實改變行為要應該反過來由內向外,先把重點放在你希望成為什麼樣的人,先成為了,才能改變過程,最後達成結果。
如果你的目標是養成閱讀習慣,那你不是讀完了一本書才能成為一個愛書人。你是要先認同自己是一個喜歡看書、並且有看書習慣的人,才去設計閱讀習慣,最後看完一本書。
想減肥也是一樣,不用對自己說:我要瘦下來!而是要打從心裡相信,自己就是一個對自己的體態有自信、喜歡著這樣擁有健康生活的人

養成/戒掉習慣的四步驟
要養成/戒掉任何一個習慣的四個核心步驟,就是提示、渴望、反應跟獎賞。
想養成好習慣,要做的就是:讓提示顯而易見、讓渴望變得更有吸引力、讓行動輕而易舉、並讓獎賞令人滿足。
想改掉壞習慣,你要做的就是:讓提示隱而不限、讓渴望變得毫無吸引力、讓行動困難無比、並讓後果令人不滿。
Step1. 提示
讓提示充斥在你的環境中
如果你想養成喝水的習慣,比起把水壺放在包包裡,想到在喝,比較好的做法應該是在任何你會常待的地方,像車上、床前、辦公桌上直接放著一瓶水,這樣你便很容易被提醒要喝水這件事。
如果是想藉除惡習,像不自覺的滑手機,就可以平常把網路關掉、或把手機放在比較遠的地方,減少會讓你想到滑手機的提示。
執行意向
明確的寫下:
「我會於什麼時候,在哪裡做我想養成的習慣。」
你的時間地點必須夠明確。比如我在想養成閱讀習慣時對自己許下的承諾「我會在每天6點吃完晚餐後,到固定的圖書館,看一小時的課外書。」。光是把你的執行意向寫下來並講出口,就能提升你真的去做這件事的可能性。
習慣堆疊
習慣堆疊指的是,在你原本就有的習慣上,添加一個你想要的新習慣。
延伸書籍:心理學如何幫助了我(也有提到習慣堆疊和其他實用的知識&方法!)
比如說,我們每天都要刷牙洗臉吃早餐,你就可以寫,每天刷完牙之後,我會看10頁最近想閱讀的書。
Step2. 渴望
誘惑綑綁
把想養成的習慣跟想做的事(也就是獎賞)綁在一起。
你也可以把誘惑綑綁跟習慣堆疊的公式結合。
像是每天早上刷完牙之後,我會閱讀完10頁書籍(想養成的/該做的),閱讀完之後,我會讓自己滑10分鐘IG(想要做的/獎賞)。
這個獎勵對你來說必須是有吸引力的,而且不能跟你的長程目標相互牴觸。如果你希望自己戒掉滑IG,那就不能把它拿來當獎勵哦。
Step3. 反應
兩分鐘法則
在一開始培養習慣時,每次只執行兩分鐘。
比如說,只看兩分鐘的書、只上兩分鐘健身房、或只做2下伏力挺身。你可能會說,這樣有什麼用啊? 進健身房兩分鐘可能根本對身體沒什麼影響,你說的沒錯,但別忘了我們是在初期。
你有沒有曾經想過要開始運動,然後在第一天就做了10分鐘激烈運動,到了隔天不僅全身痠痛,而且馬上就想放棄了呢?兩分鐘法則就是為了讓我們克服這種狀況。
沒錯,進健身房兩分鐘可能不會讓身體變好,但可以強化你的身分認同 。
久而久之,你就會慢慢覺得:「恩…既然都來了,那今天就待久一點好了」,慢慢地變成10分鐘、20分鐘、半小時…..,直到這個習慣對你來說變得越來越自然。
減少你做這件習慣的阻力
如果你想每天運動,但健身房卻離你家好幾公里遠,那你自然很容易厭倦不去。
所以你可能可以考慮購入瑜珈墊,想辦法讓你的環境幫助你更輕鬆的去執行想要的行動。
如果是想戒掉惡習的話,就反過來讓執行惡習的阻力變大。像是你可以設定螢幕使用時間,並請親友幫你設密碼,這樣你想多滑手機時就必須多越過一道關卡,讓你的意識無法自動駕駛、繼續滑下去。
Step4. 獎賞
做了一件好事之後,你的獎賞應該要夠有誠意,能讓自己滿足。
這個誠意不一定是說要多大的獎品,它也可以很簡單,但要是你喜歡且不那麼常做的。這樣你的大腦才會記住這種開心的感覺,下次碰到提示,它就會自然的想去做。
除了要能讓自己滿足之外,你的獎賞也應該要夠立即 。
延伸閱讀:【說書·自我成長】你還在用傳統方式學習嗎?該來認識《超速學習》了 !
如:今天好好地按照執行意向去運動之後,你可以犒賞自己平常捨不得喝的限定版口味的高蛋白奶昔。或是開一個名為「毛大衣」的帳戶,每次你好好運動了,或不去做一個壞習慣,就存100塊進去,等到存夠錢,你就可以拿它來買很想要的那件大衣。
重點複習
要建立好習慣,你可以用的技巧是:
- 重新設計環境,讓提示充斥在你的環境中
- 透過執行意向明確的說出什麼時候、你會在哪裡執行習慣
- 用習慣堆疊,在你原本就有的習慣上,添加一個你想要的新習慣
- 利用誘惑綑綁,把一件你應該做的事和你想要做的事綁在一起
- 用兩分鐘法則讓你克服一開始的痛苦期
- 減少你去做這件習慣的阻力
- 給自己一個能讓你滿足的獎賞,而且這個獎賞必須是立即的。
結語
今天的說書就到這邊啦,希望大家聽完這集都有帶走滿滿的武器,也希望你能夠好好的運用到你的生活中,因為我相信你值得過著令自己滿意的生活:)
最後,別忘了到podcast上收聽這個節目,並把這篇文章分享給你認為有需要的朋友。那我們就下周再見啦~祝你們有個美好的一天。
點我或上面圖片到博客來購買
點我到Readmoo購買電子書
這次分享的內容超讚,我才發現之前我都太注重養成習慣的”規劃”與”成果”,反而忽略了最重要的”方法”。感謝Livia的分享,讓我知道養成/戒掉習慣有這些更效率的方法。
我自己也超容易訂下目標,然後就放著過了一年的QQ
但看了原子習慣之後,真的有六脈被打通的感覺(?)XD
謝謝你的留言~我很高興有幫助到你!♥